三五作文网,伴你成长!祝同学们学业有成,邀请你在线作文投稿

“有”和“无”

时间:2016-10-23 19:19:40  作者:罗晓凡  字数:1500字

“有”和“无”既相互对立、水火不容,又彼此依存,密不可分,就好像白天与黑夜。白天与黑夜看似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互不干扰,相互独立,但事实上,一个地方太阳升起的时候,必然就伴随着另一个地方夜幕的降临:中国人开始忙碌,美国人犹在梦乡;南极处于极昼,北级一定处在极夜。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是“有”的前提。有个成语叫“无中生有”,这是个贬义词,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人们常说:一张白纸,好写最美的文字。一张涂满文字的纸,是无法写进新的文字的。一个人刚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也是如此。此时他就像一个半空瓶子,需要不断磨砺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经验装满瓶子;倘若这个瓶子一开始就是满的——如同一个老朽之人,他的脑中早已装满了成见,那他又如何接受新事物,又谈何不断进步呢?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者不移。”最聪明的人之所以难以改变,也是因为他们头脑中装得太多了。塞林格先生在《麦田的守望者》中说,要“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只有从心灵中删除痛苦与不幸,腾出空间,才能装进去快乐和幸福。

“有”是“无”的基础。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是“有”的代表。要达到“无”的境界,就一定要自“有”开始。有了“有”这个基础,渐渐提高我们的素养,淡化我们的私欲,淡化自己对功名利益的追求,才可至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即“无”的境界。从“有”到“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需要经历以宋荣子和列子为代表的不同层次的“有”,最终才可由量变到质变,实现举重若轻的绝妙转身。从这个意义上看,“无”也是“有”的最高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要把“无”当成“有”来完成。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不代表无所作为,无事不代表无事可做,无味不代表枯燥乏味,相反,有时无为就代表着大有作为,无事就代表着有事可做,无味就代表着回味无穷。中国古代的君子提倡“慎独”,一个人独处,无人在旁,所作所为也要像有人监督一样。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使你没有某种不恰当的行为,也要时刻注意,反省自己,把无当成有,时刻提醒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反省中自我提升。

我们学习也应如此。小学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学,手把手地教我们去学,我们拥有老师几乎全部的精力。到了中学阶段,老师就不会像小学那样耐心,事无巨细,老师通常只是对我们的学习起监督作用。而上了大学,老师似乎连这一点监督的作用都没有了,老师注重引导你,点拨你学习方法,仅此而已。我们学习历程中,老师参与程度从有到无一步一步的变化,看到的是我们的进步,因为我们从被人逼着学慢慢变得会自主学习。倘如我们因为老师参与的减少,终至“缺席”,就在大学里混日子,无所事事,那就真的把“无”当成了“无”,最终只能两手空空,无法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

同样,我们也要把“有”当成“无”来看待。纪晓岚的老师曾说:“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内心有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牵绊,那他必定会活得痛苦,一个人内心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太多的功名利禄,也必定会活得无趣。只有当一个人内心不为世道人情、他人的看法起伏时,他才会真正地高兴;只有当一个人真的无欲无求时,他才是真正的品德高尚。现在的许多贪官,有权有势,有名有利,有人献媚有人趋奉,却不懂得收敛收手,就是把“有”看得太重,以致于忘乎所以,身败名裂,真是令人既痛恨又痛惜。当我们渐渐地学会看淡与放下,就将“有”做到了“无”的境界。

“有”和“无”的关系,绝非我所说的这般简单。它像是一把每把钥匙都能打开的锁,又像是一把没有钥匙能打开的锁,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去思考。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台词:“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有”和“无”,就在我们的人生之中。

上一篇作文:人在旅途 下一篇作文:别选错了方向
高二作文 写人 叙事 写景 抒情 散文诗歌 议论文 读后感 想像 日记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