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作文网,伴你成长!祝同学们学业有成,邀请你在线作文投稿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唐宋文人被贬后的作为

时间:2020-05-10 18:05:59  作者:小哇  字数:2800字

1。接近人民,体恤民情。

因为贬谪,这些文人就接近了人民,有了体察社会生活的机会。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不管在位不在位,都要谋其政;儒家一面“民为贵”一面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杜甫却喜欢劳动,主动接近劳动人民。是生活磨难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尤其是屡遭贬斥之后,他获得了深入人民生活的机会,了解了民情,看到了人民的痛苦,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一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一面勉励人民参战。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写出了“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的爱国诗篇,使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达到了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赢得了“诗圣”的称号。

从宰相任上被贬同州时,元稹遭到当地旱灾,曾经作诗归罪于自己,诗中问道:“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联想到百姓的遭遇,他又问道:“团团囹圄中,无乃冤不申?扰扰食廪内,无乃奸有因?轧轧输送车,无乃使不伦?遥遥负担卒,无乃役不均?”。这种关怀,体现了封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韩愈被贬潮州时,有《宿曾江口示孙湘二首》记述水患中的三江百姓的苦难。

王禹偁敢于向宋太宗献《端拱箴》,对“聚民膏血”的统治者大为愤慨,对“室无环堵”“地无立锥”的广大人民深切同情。贬官商州时,同情由于旱灾而流亡他乡的饥民,想到自己十年仕宦,无异于人民的蠹虫,就始终抱着羞于做官、关怀人民疾苦的态度。他学习商州民间的歌唱,热情地歌颂人民集体互助的艰苦而快乐的劳动。

景佑三年十月,欧阳修为范仲淹被贬而鸣不平,结果自己也被贬为夷陵县令。当时,年方三十的欧阳修不仅博览群书,还深入到社会最下层,体察民情,同情人民的贫困,广泛收集资料,反映人民的疾苦。苏轼屡经贬谪,在艰苦的岁月里不得不为衣食而躬耕,从而缩短了与人民的距离。从勤政爱民的思想出发,做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谪官海南时,和少数民族也相处得比较融洽。

2。寄情山水,抒发苦闷。

中国文人一直深受老庄超脱出世思想的浸润,当他们的人生道路——往往是仕途——遭遇挫折时,便委身于自然山水,从中寻找精神寄托。长期的贬谪生涯,消蚀着文人积极用世的抱负,他们只好把心放在和谐纯美的自然山水中,静静地疗伤,静静地抚慰,抒发忧思。

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似乎非但没有抱怨,反而以山水为乐,遍游当地名川大山,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这些游记,往往于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与对现实的不满。山水之乐,给了他精神安慰。他的山水诗,流露出一线恬然自适的欣慰,也表现出作者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的自由生活境界,但也处处显出被贬远荒的幽愤。

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到安徽滁州之后,一度借酒浇愁,寄情山水,经常悠游于水光山色之间与民同乐。所以,39岁竟然已有醉翁之号,还修建了醉翁亭。《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四时不同的景色,以及滁人和自己在山间的游乐,表达了摆脱约束、从容委婉的情致。

他们的“穷愁著书”在很大程度是无奈的,他们的内心仍然郁闷不已,游山玩水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泄为山水诗”,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平之鸣”罢了。

3。体认世态,表述绝望。

贬谪士人仕途遭受挫折,对宦海浮沉、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普遍表现出对宦途的失望与无奈。但是,不同的贬谪文人因为不同的人生哲学和人格的指引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

长安三年,当权的宦官外戚等等任务暗中对李白谗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他写了不少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梁甫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虽然高扬着胜利的信心,充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也在无法排遣的悲愤中表述了他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

柳宗元初贬永州任闲职,情绪一度低落,曾心灰意冷地对友人说:“凡人之黜弃,皆望望思得效用,而宗元独以无有是念。自以罪大不可解,才质无所入,苟焉以叙忧栗为幸,敢有他志?”然观其在永州期间创作的诸多寓言小品,或讽刺那些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或讽刺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感情充沛,讽刺犀利,讽刺了当时****的社会与政治,表现了对世态的清醒体认,表述了极度压抑下的不屈。

因反对新法,苏轼出任杭州通判经过金山时写了《游金山寺》,诗人从天寒的沙痕想起江潮的澎湃,从长江的到海不回暗伤自己的宦游不归,流露了对宦途的厌倦情绪。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虽因亲友的营救和神宗的干预,苏轼未遭杀身之祸,而以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贬谪黄州。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这飞来的横灾,彻底粉碎了他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沉重的政治打击和后来的丧子之痛,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情绪,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秦观在贬官后写的小词,表现他在政治上遇到挫折时的绝望。在《千秋岁》与《踏莎行》中,有着浓厚的感伤情调,对于自己的或是他所关心的人物的不幸遭遇,往往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抱怨态度。在《临江仙》与《虞美人》中,以一个被遗弃而无可控诉的女子的口气,表达了自己遭到当权派接二连三打击之后的郁郁不得志。

几遭黜落之后,即便是在范成大幕府期间,陆游仍然无法派遣报国无路的苦闷,只能借酒浇愁。“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可见他当时的抑郁心情。

4。推行改革,为民造福。

韩愈被贬潮州后,为了兴办州学,捐出了在潮州任上八个月的所有俸银,用于乡校的办学费用。韩愈在潮期间,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也就是推广唐朝的普通话、从事语言规范化的工作。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把中原的教育和文化带到了潮州,把原来一个近乎茹毛饮血的社会彻底革新。

被贬柳州,柳宗元也没有因为被移至穷僻之地而彻底绝望,而是在当地继续推行改革。他革除典卖男女的残酷陋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可以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当地迷信落后习俗比较严重,他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他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欢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柳州人从不敢动土打井,在他的指挥下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了饮水当地的问题。柳州荒地很多,他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柳州四年,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兴利除弊,为民造福,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柳宗元于四十七岁卒于柳州后,当地百姓为之立祠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