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作文网,伴你成长!祝同学们学业有成,邀请你在线作文投稿

审题立意:作文怎样才能符合题意

时间:2019-10-09 16:42:32  作者:大龙  字数:6300字
【讲前综述】每年中考阅卷,总会发现不少因为偏离题旨而被判低分的作文,很叫人惋惜。我们发现,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是因为考生审题不准,错误地理解了题意;其次是扣题写作和围绕中心写作的意识不强,写作时随意性大;三是没有掌握一定的点题方法,比如常有考生忽视结尾点题,结果思维的缰绳没有把握住,在结尾部分跑了题。近年来,“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和“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等呼声使得不少同学淡化了审题、扣题的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任何题目都有其限制,扣题写作是不可更改的“定律”。中考作文怎样才能符合题意?关键有两点:一是要准确审题,二是要点题扣题。准确审题

要诀一:怎样准确把握材料导语近年来,中考作文所供材料非常丰富,如2008年中考就出现了多种文体、多种形式的作文材料,这些材料大多短小精悍、内容完整、主旨鲜明,而读懂材料、把握中心是写作的重要前提。要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一是可以采用提问法,即我们在阅读材料时不妨提出如下问题:1.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2.各个角色的行为或言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或价值取向?3.材料的主题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材料内容,明确材料主旨。二是抓关键句法。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过渡句、中心句等),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就能把握材料主旨,为正确立意奠定基础。三是整合法。如果命题者给出了两则甚至多则材料,一般要注意抓住这些材料的“交汇处”——即它们的共同点,以此作为写作的话题或主旨。例1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作文。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这是河南省2008年中考作文题之一,不难发现,所给三则材料都是以“团结”或“合作”为话题的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寓意作文,所以此题就相当于以“团结”或“合作”为话题的作文。四是化意为象法。中考作文题凝聚着命题专家的思想理念,材料中也大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化意为象”审题法就是把作文所给材料或提示语中的字句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据此构思立意的审题方法。例2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2008年江苏南京市中考作文题“寻”,只是抓住导语中的“寻找发展机会”,你就可以尽情展开联想——初出茅庐的白居易只身来到长安,拿着“离离原上草”的诗作去拜访前辈诗人顾况;无数刚毕业的年轻人四处求职;商人们抓住奥运商机,使出了浑身解数……这种“化意为象”审题法既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找到最合适的写作素材,又防止了偏题跑题。要诀二:怎样准确把握题目对于题目本身,我们首先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关键性文字,即“题眼”(如主谓短语类文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文题中的修饰语,动宾短语类文题中的动词等)和话题本身。对这些词,可以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比如,以“诚信”为话题写作,通过比较“诚信”和“诚实”这组近义词,就会发现还要写出“守信”这一层意思。其次,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等意。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此外,还要注意题目暗示的文体指向。比如,“小议”“之我见”等词语进入题目,就说明一定要写成议论文。要诀三:怎样准确把握写作要求写作要求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开放式要求,一是限制性要求。对于这两类要求,须分别对待。所谓“开放式要求”,就是对某类题型固有的属性作出说明,鼓励考生可以这么做、大胆去做。比如,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常有的“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三自”特点,如果去掉这类要求,写作中我们依然会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写作构思时一扫而过即可,不必细细琢磨,只要按照一般的规律去应对这一类型的作文题目就行了。下面我们再看限制性要求。一般来说,中考作文题常见的限制性要求有如下几类:一是文体限制,比如“除诗歌外”就明确将诗歌体裁拒之门外。二是字数限制,比如常见的“字数在600~800字之间”,属于字数上限和下限都很明确的限制,要求较高。还有一些考区要求“不少于500(或600)字”,我们也得从考试时间出发,做好写500或600字以上文章的准备。三是内容限制,比如“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等都可以归为内容方面的要求。四是文面限制,比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五是名称限制,主要是要回避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以确保阅卷公正。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特色限制,比如半命题作文填题给出了指定的选项,要求填写完整,等等。上述各类限制,需要我们在构思、写作中准确把握,牢记在心,通盘考虑,小心地绕过“雷区”,顺利到达指定的写作舞台上一展风姿。点题扣题一是扣住话题拟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在构思时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这些做法,不断地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练:不屈的“脊梁”

模拟考场

请以“脊梁”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构思导写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由实到虚。“脊梁”这个词,本指脊背、脊柱,喻指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命题者自然希望考生根据它的比喻义来构思写作。写作这篇文章,要由人引申到人格尊严、社会责任、精神理想等品质,写出脊梁的丰富内涵。二要精当选材。能够称得上脊梁的,能够符合脊梁所作所为的,是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的优秀者以及他们的突出表现。如果宽泛理解脊梁,这样的人物、事例肯定不胜枚举,这就要求必须精选人物、事例。选材精当,才会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佳作展台一脊梁胡乐川从小就听过许多关于国家脊梁的故事,但我第一次被“脊梁”所震撼还是在前不久发生的汶川地震中。地震给国人带来了太多的悲痛,而其中涌现出的脊梁——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却令人感动和欣慰。千秋师魂地震发生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一介书生,在地震的恶魔来临时会有那样的勇气!他用自己的脊梁撑住了倒塌的楼板,用自己的脊梁为四名学生撑起了生命的空间。面对死亡,他无畏无惧,坚定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谭千秋。不错,他的精神也必将和他的名字一样千秋不朽。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道尊严,他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舍己为人的伟大民族精神。钢铁洪流从十二个勇士写下遗书后在四千米的高空纵身一跃,从先遣队的官兵头顶飞石、下临深渊赶赴震中,从战士们用手扒开废墟实施救援,我们的子弟兵在救灾中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红军长征时“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气概,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更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生命力的源泉。是他们,打败了帝国主义;是他们,粉碎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如今又是他们,以另一种形式为我们的国家流血牺牲。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为中国注入不竭的生命力。中国加油当数以万计的人汇集在天安门广场齐声呐喊“中国加油,汶川坚强”的口号时,我再一次被震撼了。眼前的这些人虽然没有亲自到灾区援救,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口号和行动鼓励着灾区的群众,鼓励着这个仍沉浸在悲痛中的国家。他们用呐喊抒发心声,用呐喊支撑起这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同样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啊,国家离不开脊梁,国家需要更多的脊梁。面对灾难,我们应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国家的脊梁。面对废墟,我想大呼:“我们都是脊梁!”【点评】这是一篇现实感极强的文章,主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选材集中,事例鲜活。三个片段,全都围绕汶川地震选材,有个人的英雄行为,也有群体的昂扬斗志,就发生在身边,感动国人。不掉书袋,不炫弄学识,却体现了考生对汶川地震的真切了解和感受,并把汶川大地震所展现的国民精神提炼与升华,浓郁的爱国热情和理性的思辨力量,让文章透出一种阳刚之美。二是结构工整,脉络清晰。主体部分列出三个小标题“千秋师魂”“钢铁洪流”“中国加油”,简洁有力;三个事例从谭千秋英勇献身护学生,到子弟兵奋不顾身大救援,到天安门万人集会喊加油,层层递进,井然有序。

佳作展台二

脊梁陈雯自古以来,脊梁总是以一个笔直的形象,感动后人,激励后人。美好的东西总是以它的破碎来震撼人心,于是折断,再折断,一次次地倒下,又一次次地挺起,激励着更多的脊梁,站住,挺住。这种激励,我们举不胜举。一、为民族而倒的脊梁文天祥。有什么比慷慨就义更为伟大的爱国方式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绝笔,烟消雾散,你高大的身躯轰然倒塌,却在天地间立起了一根永不倾倒的脊梁!你用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的一侧,让所有的后来者,都失去了重量。文天祥,一根为民族而倒的脊梁。民族的脊梁是一曲苍凉的歌,它以最为激昂的旋律,谱出热血的篇章。无数的热血汇成民族精神的大合唱时,新的脊梁已经立起。二、为精神而倒的脊梁王国维。他就像去会一个朋友,或者去赴一场约会。有什么能比一场简单到摄人心魂的死亡更能直击人的心灵呢?你简简单单地来到世上,又如此从容淡定地离开。其实你是知道的,你死了,世间不止少了一个生命具象,更遗失了一种精神,一种人格。你深信精神死了,肉体便没有站着的意义。你生前用脊梁挺住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死后还要用脊梁挺起下一个精神的纪元,你是笔直地沉入湖底的!王国维,一根为精神而倒的脊梁。精神的脊梁是一个飘荡的精魂,它以最为毅然决然的方式,呼喊出满世界的警醒。无数的警醒汇起民族的觉醒时,新的脊梁已经立起。三、为理想而倒的脊梁海子。有什么能比太阳的陨落更为震撼人心呢?那卧轨的一幕近乎惨烈,他用脊梁而不是鲜血,向人们昭示诗歌的坚强与脆弱。你的“面朝大海”,你的“春暖花开”,在卧轨的一刹那失去了所有的颜色。“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而在如今,我们看到的不是海子的复活,而是沉寂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离诗歌渐渐远去。海子,一根为理想而倒的脊梁。理想的脊梁是一首动情的诗篇,有过灰暗,有过迷茫,但它最终总会以丰富的意蕴、坚强的信念感染无数的人。当无数的乐观汇起理想与希望时,新的脊梁已经立起。后记:过去的2008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丰收辉煌的一年。我们不能忘记,2008也是戊戌变法110周年,大跃进5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民族需要更多的脊梁,而我们,就是民族的希望!

【点评】本文的写作特色,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意深刻新颖。文章开头,作者就表明她更为赞叹那些折断的脊梁,更感喟于他们的死亡。无论是文天祥、王国维还是海子,他们没有完成复国的志向,没有扭转文化的走向,也没有重建诗歌的王者之位,但他们为之牺牲的民族大义、文化品格和诗歌理想,却在精神上永不倒塌。文章以此立意,深刻新颖,耐人品味。二是文字情理交融。文章叙中有议,叙议结合,情理交融。形象的比喻与辩证的分析交相辉映,整句散句错落有致,排比引用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较强的驾驭文字的功力。筅特邀主持/黄琼3.走在青春的路上,留下青春的脚印,见证青春的成长,诉说青春的故事,感悟青春的激情,走进青春的园圃,张开翅膀,让梦想飞翔!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模拟金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景”一词的意思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然而,在人们的心中,“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又何止于“自然现象”呢?而在不同的人的心中,也一定有着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那么,在你的心中,最美的风景又是什么呢?请以“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不得抄袭。【构思导写】要写好这个材料型命题作文,一定要读透作文材料。材料中的两个提示句是审题的重点:一是第一段“然而,在人们的心中,‘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又何止于‘自然现象’呢”,这指明了作文的写作方向(注意转折连词“然而”),“最美的风景”,绝不止于“自然现象”,更是指社会现象、人文现象。二是第二段“在你的心中,最美的风景又是什么呢”,这表明“最美的风景”是主观化的、个性化的,切忌人云亦云。2.题目:向致敬提示:沐浴母爱,你应该向母亲致敬;得到帮助,你应该向伸手扶你的人致敬;拥有洁净的环境,我们应该向辛勤的环保工人致敬;感受良好的社会风尚,我们应该向爱心致敬……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向谁致敬呢?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体会,先填好题目,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构思导写】题目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宽广的空间:向谁致敬?除了导语中列举的明确对象之外,还可以是园丁,是白衣天使,是航天英雄,是奥运志愿者,是自强,是善良,是大自然……这样一来,可写的范围就很宽了。写作中,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寄情、抒情。首先要选好寄情的载体——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但他(它)必须承载或寄托作者心中的感情。其次,要合理布局感情的走势,文中的感情变化线索要清晰、自然,感情的高潮宜于安排在文末部分。

【构思导写】“青春”,是一个常写常新的题目。因为不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而且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着不同的追求,时代精神会在他们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但是,无论如何,青春代表着热情、活力与创新,乐观开朗、奋发向上永远是青春的主旋律。青春也可能有过青涩幼稚,但她的成色绝对纯正;青春也可能有过困惑迷惘,但她的色彩绝不是灰暗;青春也可能有过挫折失落,但痛定思痛之后一个人才能走向成熟学会坚强……青春的精神实质决定了作文的内容必须健康,格调必须高昂。在具体写法上,可以记叙自己青春期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可以议论青春的内涵说一说一个人应该怎样度过他的青春,可以抒写对青春的感悟与畅想,可以为青春献上激情澎湃的诗行……